你有想過創業嗎?成為STARTUP的新力軍嗎?
STARTUP雖然經常與數位科技聯繫一起,但不一定以數位科技作為先決條件,關鍵是善用數位科技提升管理效能,強化品牌及產品或服務的素質,然而懂得運用數位資訊乃創業的優勢。
確認創業的初心
STARTUP 之先必須確認「初心」,即是為什麼要做這盤生意?這業務背後的理念是什麼?這理念將有助於發揮解難能力,並可穿越一切障礙,促使在挫折或困難面前也能堅持下去,以至迷失方向,亦知道如何站在「初心」本位找出適切的解決方案。
甚至,可以藉此「初心」打造獨特的市場定位,以及具個性化的品牌形象,得以與同業作出差異性區隔,從而提升業務的競爭優勢。致於,創業新手如何藉此「初心」創建品牌,並找出業務成長的關鍵要素,可參閱「人們買單不是商品,是品牌!品牌驅動要素,你找到了嗎?」的文案。
假若,創業本初只為著「金錢」兩個字,或者找上一個市場間隙的機會,而踏上 STARTUP 里程,最終也會在某個時刻尋求「初心」的緣起,在迷惘中重拾動力的𥌓光。
事實上,找住當下市場機遇或利益,也不代表此乃永恆現象,市場總會改變以至盈利也會有倒退時刻,若然沒有「初心」的本位作為核心價值的導航,最終也會走上終結的一途。
創業本身需要一份熱誠的同時也需要一個清晣理念推動成長,否則只會成為浪潮上的泡沫。

例如,蘋果公司主要產品 iPhone,在 2016 年的上季財務報告,指出成長率創了2007年上市以來最低。這業績表現是否因為整體經濟下滑,導致零售市場表現疲弱的影響,還是產品發展本身已背離開發的「初心」!?在「初心」基楚下,相較容易制定品牌方向與定位,以至產品開發、目標客群的設定,商業模式的營運架構,與及行銷策略的佈局。
可是,往往端末倒置把行銷方針作為品牌主旨,駕馭商品以至品牌發展的方向,忽略「初心」的價值。縱使,隨時代加入數位行銷的技量,也未必可以逆轉業務的發展,因為問題根源不是銷售,而是整體內外是否一致。

即是,以「初心」發展出來的品牌理念,藉各大小方案展現價值,從而積累價值成為文化。例如 Airbnb 以「共享空間」的理念開始,這是「初心」的啟蒙,打造「好客的主人」的品牌文化,溶入每一項目細節裡,由員工服務態度至會議室佈置,與及用戶體驗也貫穿這品牌文化的體現,就是一直緊守這份「初心」的導航,7年後成為市值約250億美元,進跓191國家的環球企業。
一切從初心開始
那麼,業務關鍵便建基在這「初心」上,借助數據收集制定不同方案,回應急速變化的市場生態,與客戶行為習性的改變,從而作出靈活的資源調動,以至重組模型的配置,都是基於「初心」不變的原則下,變動各營運組件和元素,來推演業務的規模。
例如,一個熱愛煮食的達人,想開設自己的餐務場所,但受限於資金的緊綴。然而,在數位時代資金不是王道,可以善用數位管道作為銷售平台,減省成本的開資,同時以極速方式測試市場,與及可發展的空間。
- 達人可以考慮外賣送餐的商業模型,以網絡平台結集客群,發布美食片段與烹調方式,以共享思維引流、結集關注餐點內容,製造下單的動機。這樣佈局可以讓客戶一邊收看預先錄製的視頻以至食材的資訊,一邊等待該餐點的外送到達,藉以數位科技製造不同的用戶體驗,
但這是「點子」不是「初心」,只能從行銷管道帶來認知度,但不能創造品牌的核心價值,只有「初心」契入品牌才會被活化,帶上「生命」去說話,並為行銷注入「靈魂」。
事實上,只要理念清晣該品牌的模型便容易成形,再配合行銷方案一步步打開一片天。如 DayDayCook 以美食網絡信息建立社區,4 年內每月瀏覽量達 430 萬人次,Facebook 粉絲人數超過63萬,同時在 2015 年營業額逾 100 萬美元,早前更獲得 A 輪融資 4 千萬港元擴張業務。
一個新創企業,只要掌握業務成長的關鍵要素,並加以實踐完善組織的架構,藉此提升市場上競爭優勢,做到客戶的「成長率>流失率」的績效表現,企業便能夠持續開拓商機,穩步成長建立規模。
筆者也曾在不同時期參與 STARTUP 工作,明白之初源自一個想法,沒有什麼稱謂「初心」的思維,但業務發展至某階段,都會進入一個瓶頸位;一種何去何從的感覺。但其關鍵是「勿忘初衷」!只要找回這「初心」位置,那麼眼前問題都可迎刃而解,困難反倒成為推力再上一層樓。
勿忘初心的轉軸
Yelp 創業之初,主要提供一個交友服務平台,朋友式黃頁結集資訊的分享,但數據反映來訪者樂於查找資訊,遠勝於交朋結結友的聯繫,於是他們將營運方針改變,以提供優質商戶資訊作為服務基調,訪客可以從其他訪客的點評對商戶進行評估,決定是否選購該商戶在平台提供的優惠服務,因為這次由 A 轉 B 的決定,造就了數十億元的上市機會。
事實上,他們沒有改變「初心」,只是改變了服務對象,與產品佈局及內容。然而,如何找出突破性創新思維,把產品或服務進一步革新開拓市場,將是「轉軸」的一個開始。「不要以泡沫現象窒礙科技創新空間」一文便詳述箇中關鍵及方案,以供參考。
創業之初,只要利用「測試模型」快速驗證市場訴求,並從數據中查找可持續的發展方向,以最少的可行產品或方案,試探市場與客戶流向,是否與自己預設的想法應合,才著力擴大產品或服務內容,藉此減少資源耗損,得以將資源投放更具潛力的發展機會。然而,這是「策略」並非「初心」的切換。
一般在營運初時,未必具備足夠資源投入數位施設,但可運用網絡的免費工具,幫助收集客群資訊,與行為數據進行深度分析,並非迷思在營業數據找問題,而是從數據裡發現可行的方案。
嘗試分析客群回饋意見的內容、態度表述的用詞,普遍傾向那一種形態,藉此搜集資訊進行業務與產品優化程序,同時關注管道的來源與訪問路徑,得以偵察那些管道相較更能接近目標客戶,繼而將資源調配投放更具價值效益的媒體上。致於,該細節可到「輕鬆解決數位行銷三個關鍵問題」一文,獲取更多資訊及應用方式。
總括而言,在數位時代須具備網絡思維的考量,為業務進行全面性佈局,以推展方式架構營運系統,得以更靈活變化模組元件,進行極速變化回應市場,一步步發展業務的規模。